有多少后们当年看过星爷的《长江七号》?这样问,是因为影片中的小迪和他的小同学们大概就是后,《长江七号》是在年上映,正是“北京欢迎你”那年,如今与小迪同批的那些后已经长大成人了。
小迪作为农民工的儿子,与迪爸居住在高危待拆房,却在“贵族”学校接受教育,小迪在学校非但没自卑,反而还相当自信,有女孩喜欢,也有喜欢的女孩,与男同学打打闹闹的存在分歧,却还没形成歧视,因为他们都是孩子,孩子是最单纯的,如果没有老师或大人们“有色眼镜”的言传身教,相信这种故事情节应该是有现实基础的。
奇幻的情节是迪爸捡回了“绿皮球”,小迪给它起名叫长江七号,这个情节终于赋予了这对尘埃般的父子以特别,不然,故事都没办法继续讲下去,也许就以农民工迪爸在建筑工地的事故中身亡以及小迪悲伤的眼泪而剧终,事实上,这才是喜剧和夸张之外的现实,也符合星爷片子的最大特点:越夸张搞笑,背后的真相越残忍。
影片中,美丽的袁老师对小迪父子十分友善,但如果没有“七号”的出现,这仍是个悲伤的故事,甚至增加了悲剧性,因为良善之人独自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即使有特异功能的“七号”复活迪爸后,在片中都是个生死未卜的结局,好在故事告诉大家还有许多“七号”来到地球,这象征着改变社会的力量在增强,未来可期。
生活中也许选择不多,但我们仍要期待会有奇迹,即使没有,我们也要相信,自己就是那个奇迹,想必这也是《长江七号》当年想告诉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