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营导航网

影视资源分享平台_高清影视推荐导航_最新影视网站大全

刺青電影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身:一种痛感与美感并存的中国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做些小事之前也得掂量掂量。

比如,文个身。


A tattoo is a form of body modification where a design is made by inserting ink, dyes and pigments, either indelible or temporary, into the dermis layer of the skin to change the pigment.

文身是一种修饰身体的手段,通过在真皮层中刺入不可消除或暂时的墨水、染料和颜料,来改变皮肤的色素。

——维基百科

乍一看,这事比芝麻绿豆大不了多少:无非是给皮囊雕个花;但对此持正面态度的父辈或祖辈,在中国还是少数派。


他们认为,文身一来容易和“社会人”挂上钩,二来还把仕途“走窄了”——一些国家机关和军队,都不招文过身的。

这也怨不得长辈保守,中国人对文身至今尚未消弭殆尽的复杂情感与成见,其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罪与蛮,中国对文身的初始印象


提起“文身”,不少人都犯过望文生义口误——把它叫成“刺身”。

刺身并非邻国的发明,中国人吃鱼生可以上溯到周朝,这道菜就是孔子说过的“脍(鲙)”。


同样是先秦文字提到的事物,文身就没有这么好的寓意了。


它有一种说法,暴露了它起初的用途:

墨刑

墨刑(黥刑)is a kind of corporal punishment consisting of carving and inking characters on the victim's forehead or body.


墨刑又名“黥刑”,是一种肉刑,在包括在受刑者的额头或身体上刻字,之后涂上墨。

还是熟悉的技法,熟悉的工序,满满的既视感。只是,有文身的,多半都是有案底或黑点的。


但既然是刑罚,“文身师”自然不会太温柔、去照顾“客户”的痛感神经;刻的内容也无关创意和美感:都和罪名或流放地点相关。

《水浒传》里的豹子头林冲,脸上就被文了“刺配沧州”。从一个体面的禁军教头,沦落成“贼配军”。

文身师傅挺“良心”,还附赠了个边框。


再从北宋往前回溯多年,西汉的开国名将——英布也是个“文身仔”,因为犯过法脸上被刻了字。

死后,司马迁还“不讲文德”,专往人家的痛处猛撒盐,在《史记》里一口一个“黥布”、好不欢实。


墨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从商代绵延到晚清。虽然比起刖刑(砍脚)、劓刑(割鼻)这些轻不少,但它的“适用范围”实在是广得离谱:


《尚书·吕刑篇》是这么写的,“墨罚之属千”。就是说,大概有千来种罪状,都可以招致让人获得一块刻在脸上的“文身”。

用一句英文介绍给外国朋友,就是...

正因为古代人对身体形貌很重视——尤其《孝经》及其背后的儒学得到推广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更成了子女的准则,官方才得以通过毁坏身体原貌,来震慑犯罪。

除了罪犯或有前科的恶徒,在古代的“文明人”看来,那些“不尊王化”的少数民族,或者“barbarian——野蛮人”,也是带文身的。


当年,勾践所在的越国,就被中原诸侯所鄙夷。


越国地处偏远是一方面;还有,就是比起Gucci、Amarni,越国人更喜欢人体彩绘和“大花臂”,那里是服装贸易的绝对荒漠。庄子就说过这么一事儿:

【英文】A man of the Sung State carried some ceremonial caps to the Yueh tribes for sale. But the men of Yueh used to cut off their hair and paint their bodies, so that they had no use for such things.

【文言文】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白话文】宋国有人到越国卖帽子,不承想越国人不留头发、浑身刺花纹,帽子根本没处用。

——《庄子·逍遥游》

林语堂 译

有时,刺上文身还是“文明人”的韬晦之策。


周武王的爷爷周王季历有两位兄长,哥哥们非常识大局,不和弟弟争王位。为了表明自己心志,特地效仿“化外之民”剃头文身,当了“野蛮人”,放弃了进宗庙的资格。

就这样,这个不太光彩的“出身”,形成了中国人对文身根深蒂固的否定态度。


不过,说起文身的在中国的“前世”,也不能一笔黑到底。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当中,这种美感和痛感并存的艺术,也在世俗的偏见中幽幽地释放着文化的光芒,好像在控诉着“自己和野蛮、罪恶划等号”的冤屈

从雕青天子到精忠报国

到了唐朝以后,文身的形象逐渐好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文艺”抱以欣赏的眼光,文身也分成了刺字和刺图案两大方向。

例如,五代十国时期的郭威就有对文身的审美偏好,他在后脖颈子了一只飞鸟

后来,这个狠人当上了后周国的开国皇帝,史称“雕青天子”,成了“文身人”当中混得最好的一个。


翻开《水浒传》,我们也能看到关于文身的记载:


一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

这说的是浪子燕青,这一身妙图,名妓李师师看了直呼“内行”。

另外,文身之美也体现在“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随机性上。

在盛唐才女上官婉儿的身上,就发生了一件“化腐朽为神奇”的文身轶事。

上官婉儿获罪于武则天,武则天就给她上了黥刑,在眉心刻墨毁容。


不料这个伤口反倒成了个梅花形状图案,让上官婉儿更加艳丽动人了。

据说,由此还诞生了广受古代女性青睐的妆容——梅花妆。


还有一个让中国人肃然起敬的文身,没有任何粉黛铅华,只有简洁而有力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Yue Fei stripped to the waist and going down on one knee, with his back to her.

岳飞解开上衣,单膝跪地背对母亲。


His mother, laying eyes on her son's naked back, suddenly could not bring herself to do it. So she asked him, "Son, you know this will hurt a lot. Do you fear the pain?"

岳母看到自己儿子凸出的脊梁,心中顿时又有些不忍,便问他:“儿子,这针刺上去可是很疼的,你怕吗?”


His mind firm as a rock, Yue Fei answered, "I shall look death in the eye, much less this! Do it, Mother. What kind of a soldier would your son make if he could not bear the pain of a needle?"

岳飞心中的志向坚定,回答道:“大丈夫连死都不怕,又怎会害怕这针呢?如果连这点疼都忍不了,又怎么去前线杀敌!请母亲刺字!”


Relieved by her son's resolve, she set to work.

岳母听完心中欣慰,开始刺字。


The tatoo don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serving the country with supreme loyalty", were inscribed forever not only opon Yue Fei's back but even more so in his heart.

岳母刺完了,而“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也永远留在了岳飞的背上,更永远留在了他的心中。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基础级)

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传》等史料表明,“精忠报国”是否是母亲所刺,还不得而知,但忠勇名将岳飞的“文身人”身份,大抵已经实锤了。


有文身,也不妨碍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有这些重量级人物的背书,文身可以一定程度上搬回一点名誉,以文身刺花为美的风俗,始终局限在社会底层,至今也未被官方和主流文化所认可。


毕竟,在个浑身刺青的古惑仔面前,1个岳武穆还是很无力的。


文身有内涵,汉字成新宠

凡事还是要向前看。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文身文化在当代中国年轻人心目中,渐渐剥离了那层“黑色”,化身一种时尚的符号,得到前所未有正视。

我们熟悉的正面人物——国宝级的运动员,知名的艺术家......不少人都有文身。


至于文身的内容,并不全是“青龙白虎”、“关公佛祖”,或者其他一些“不明觉厉”东西,同样还可以蕴藏着更多的寓意和可能。

比如,有人会在手臂或胸前,文上自己的已故亲友或亲人的名字;

(艾佛森“忠”字上面,文的是已故好友的名字)


一些犹太人身上的文身则是在辛集中营的“囚犯”编号,代表着民族所承受的苦难,警钟长鸣。


有的母亲还会通过给儿子亲手文的身来抓捕杀子仇人:

一位犹太母亲成功发现了看守集中营的在逃纳粹重犯——伊尔斯·科赫(Ilse K"ohler),因为她发现那个女魔头戴着一个人皮手套,上面有她亲手文的图案...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也把汉字传到了西方“文艺界”,成为了一个时髦的符号。


比如,英国前国脚贝克汉姆,就在侧腹部文上了孔子的名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如果哪天他碰巧遇见了你,问这些字啥意思,你可以这样跟他讲:

【英文】Death and life are ordained by fate, and wealth and rank are decreed by Heaven.

【文言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白话文】人的生死自有命运安排,富贵与否在于老天。

——《论语》(中英双语·诵读版)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身师傅都像小贝遇见的那样靠谱,在外国友人身上,“车祸现场”数不胜数

↓↓↓↓↓

文身师八成没吃早点,把午饭纹在了客户肉上——而且有肉有汤有主食,吃得挺全...


带着这个文身,让你里外都透着“专业”的气质。

世界走向国际化,中国的社会亦走向了多元化。文身作为一种新兴而又古老的文化事物,也在时代的激流中,承载着中国故事和精神,不断地谋求发展与传承。

当代的年轻人有着自己独到的审美偏好,精美而有深度的文身自然对大家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究竟是文还是不文,文什么东西,最大的实际决定权还是在于他们。


当然,文身的前提是自费,挺贵的。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