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著名的《网飞文化手册》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新员工大会上,有人问Netflix创始人里德·黑斯廷斯-什么是窗口期?这个问题启发了里德·黑斯廷斯-我们可以跳过窗口期,把电影变成Netflix与观众的直线模式。(注:网飞为Netflix的中译名,也有翻译成奈飞的)
传统的电影发行模式是先进入影院,等到影院播放一段时间后,再发行音像制品和线上播放,中间的时间就叫窗口期。Netflix的做法不是压缩影院窗口,而是“简单粗暴”地将窗口期剔除,在电影制作成功后,直接挑一个日期放到线上供会员观看-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实现了电影真正的“全球同步”。
问题是,没有了窗口期,影院无法用票房分成以及由此带动的周边收入支付“房地产”,同样,片商的高昂制作成本和电影设备制造商昂贵的设备也需要有人来买单。
“我爱Netflix。但在这里我要说:F**k Netflix!”,奥斯卡影后海伦·米伦在去年的美国影院业主大会上直接向Netflix开炮,海伦·米伦的态度跟诺兰、斯皮尔伯格这些坚定的影院派一致-电影需要仪式感;美国影院业主大会直接将Netflix拒之门外就代表了影院对其的排斥程度;被Netflix冲击得七零八落的以“五大”为代表的好莱坞,缓过神来后,纷纷调转枪头围剿Netflix。
我们不禁要问,Netflix何以如此成为美国电影业的公敌?或者,换种角度来说:为什么Netflix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以至招致行业其它成员的羡慕、妒忌、恨?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本溯源,从Netflix起家到成功震荡电影行业,在它发展的每个阶段中去窥知答案
①线下租碟者
每个成功人士关于创业都会有对应的听上去神乎其技的故事,里德·黑斯廷斯同样如此,关于他创立Netflix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就是:在录像带年代,有次,里德·黑斯廷斯在百视达租了《阿波罗号》的带子,因为晚了一个半月归还,结果交了美元的逾期费。
这笔被里德·黑斯廷斯视为“敲诈”的费用让他耿耿于怀,并以此用卖掉软件公司的钱在加州圣何塞附近的Los Gatos创办了Netflix。当时,美国录像带租赁市场的龙头便是百视达,不同于百视达上万家门店的“房地产重资产模式”,有着互联网背景的里德·黑斯廷斯采用的是“互联网轻资产模式”-通过网站开展录像带租赁业务。
前几年的亏损并没有让他气馁,里德·黑斯廷斯看准录像带会被DVD取代提前开始布局,在DVD爆发后,他又采取更加激进的价格策略,免邮费并且不设逾期的会员月费模式让百视达节节败退,逼得其无力抵抗下一度想通过收购的方式结束战争。年,Netflix成功上市,第二年,用户数超过百万并开始以百万为单位保持会员年增长。
回顾Netflix的起步阶段,互联网模式让它得以摆脱“房地产式重资产”、预期性让它先人一步,前面两者又能让它用低价格模式迅速发展会员,三者相加让Netflix走向“扩展片库-吸引更多会员-有资金继续丰富片库”的循回。
②线上-先免费后收割
里德·黑斯廷斯在创立Netflix初期就已经有了线上看片的想法,但Youtube走在了Netflix前面,年,刚面世的Youtube就迎来爆发式增长,其短视频点击量接近千万/天。
Youtube的成功启发了Netflix,在用户网络带宽有限的情况下,画质不是他们最关心的。Netflix迅速抛弃了之前定下的“让用户安装下载设备-提前下载-观看高清大片”的计划,于年推出了在线点播服务。
低清画质在上万部影片面前就显得不重要了,更吸引人的是,Netflix采用的“免费策略”-凡是租碟业务的用户,即可享受免费在线观看服务。Netflix闻名遐迩的视频推荐算法便是建立在多年租碟业务的用户数据上的,所以,有媒体批评Netflix推荐“简单粗暴”并不成立,其更能带来避免用户因为片海太多选择而“迷失”的局面。
跟Youtube一样,Netflix线上看片上线即爆发,仅用三年时间,用户在线观看影片的数量就超过了线下租赁DVD的数量,就在这一年,当年的龙头百视达申请了破产保护。
互联网思维又在这一转型阶段起了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百视达足够从反例证明Netflix预期性的可贵-线上看片取代DVD业务,价格策略在这时已经由低价转变为“免费”-说到底,还是起步阶段的三样法宝。
③内容护城河
对于视频网站来说,内容永远是决定其能走多远的关键。
Netflix刚开始的线上内容看上去多,实则小众而年代久远,主要的原因是有线电视台的实力-大批付费用户,和其长久建立的内容传接链条-在电影结束影院窗口期后,有线电视台便会买下发行权。
年,Netflix通过与Starz签订五年长约找到了正面绕开好莱坞和有线电视台的突破口,从Starz手上一举拿下包括刚结束影院窗口期的《料理鼠王》、《蜘蛛侠3》等热门影片在内的两千多部影片。其与Starz每年三千万美元的“高价”让有线电视台也不禁流口水,最终,CBS、ABC也与Netflix达成合作,大批美剧得以上线Netflix,几年后,跟有线台EPIX的合作,Netflix拿到了派拉蒙、米高梅、狮门等好莱坞片厂作品的播放权
到了年,Netflix购买内容的支出超过六亿美元。
前面两个阶段的价格策略到了这里已经变成了大手笔,这种大手笔正是Netflix预期性的勇敢表现,这种勇敢让它又回到起步阶段的“扩展片库-吸引更多会员-有资金继续丰富片库”的良性循环,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循环的基数已经不是线下可比拟。
“拱手让出”内容,好莱坞的隐患就在这时已经埋下了。
④成为HBO
说到底,前面提到的内容护城河就如同雇佣兵,只要竞争对手反应过来,等合同到期后以各种理由停止续签,Netflix就会回到光棍司令的局面-Starz在合同到期后狮子大开口的行为就让Netflix领悟到了这种痛。
里德·黑斯廷斯的预期性让Netflix在这十字路口迈出了关键一步-自制内容。年,Netflix第一部自制剧《纸牌屋》上线,其别具一格的“一次性放出”和剧集的高质量深刻改变了美剧的产业结局。
Netflix延续了其在《纸牌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开出更高的价码和不用试播就预订,让它在自制剧集上所向披靡,也让里德·黑斯廷斯的-“我们的目标之一是在HBO成为我们之前,先成为HBO”逐渐成为现实。
在里德·黑斯廷斯的带领下,Netflix解构并迅速复制了HBO:从严肃正剧到黑色喜剧,从脱口秀到纪录片,再到明星演唱会,HBO经年累月才达到的成就被Netfix迅速超车。
价格策略在预期性的战略转变下尤其显得慷慨,Netflix得以告别被别人钳制脖子的日子,扩大自己的用户规模和用户参与度。
⑤对决好莱坞
只要走到自制内容这一步,对决好莱坞就是迟早的事。原创剧集和原创电影对于Netflix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原创内容。
Netflix对原创内容的追求绝不仅仅在于数量多,从金球奖到奥斯卡的获奖-当其质量又能匹配上数量时,剔除窗口期就对好莱坞产生足够的震憾了,如果哪一天,Netflix自制出自己的“宇宙”商业大片,而且又能像漫威一样流水线生产时,这样的Netflix谁不恐惧?
年,迪士尼收购福斯,Netflix被美国电影协会正式接纳,好莱坞“六大”数量没变,变的是“一个有别于传统的线上大制片公司”的上位。
表面上,Netflix变动的是电影窗口期,实则,Netflix挑战的是好莱坞长期以来建立的一整套商业模式。
回顾Netflix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到有三样东西自始至终贯穿着:预期性、互联网思维、价格策略。
Netflix围绕这三样法宝向世人讲述着一个以增长为导向的互联网公司的故事。
这三者完全迎合了互联网产业浪潮,也就意味着以Netflix为代表的流媒体是内容传播的一大趋势,在趋势面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好莱坞的围剿不会击倒Netflix-哪怕一个Netflix倒下,还会有其它的Netflix站起来,因此,好莱坞才会调转方向,向Netflix靠拢以”成为Netflix“来对抗Netflix。
年,迪士尼选择在Netflix公布季报前,大张旗鼓地宣布在年底上线流媒体Disney+,至于月费-仅有Netflix的一半-美元,看到了吧,内容霸主迪士尼的策略如同Netflix的价格策略一模一样!
NBC环球和华纳传媒在迪士尼之前就已经宣布将会推出自己的流媒体平台,华纳传媒流媒体布局不但有旗下DC娱乐的DCUniverse-面向DC粉丝,更有背靠AT&T的用户和内容-包括HBO、CNN的优质内容。NBC环球通过母公司康卡斯特对英国天空电视(Sky)的控制,能把流媒体触角伸向欧洲。
加上索尼的Crackle和派拉蒙母公司维亚康姆的流媒体计划,好莱坞五大集齐了流媒体阵仗围剿Netflix。
好莱坞已经意识到早期的“抽调内容”并不是对抗Netflix,而是违抗趋势,在Netflix成功的身上,它们看到了流媒体身上的“用户注意力”和“利润源泉”,这就是Netflix让好莱坞恐惧的底层逻辑。
在去年金球奖颁奖后台,导演阿方索·卡隆被人无数次问到“为什么选择跟Netflix合作?”
阿方索·卡隆回应道:你觉得一部讲西班牙语、又没有明星的黑白剧情片能有多少影院愿意放?
而《罗马》在金球奖和奥斯卡的斩获,对于Netflix来说,它证明了自己的内容是有价值的,
特别是这种价值无关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