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营导航网

影视资源分享平台_高清影视推荐导航_最新影视网站大全

别惹佐汉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扯谈译名之北美暑期篇

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服来打我呀!

Avengers: Age of Ultron

其实从第一部开始我就很好奇为什么这支超级英雄队伍叫做“复仇者联盟”,他们明明都是主动保卫地球的啊,何来复仇一说?看完第一部后我的理解是:因为特工寇森的死,英雄们才团结一心为他报仇。

但是为了一个地中海中年大叔组成一支世界最强大团队会不会太小题大做啊!

直到后来我从网上找到了比较靠谱的答案:

“这个问题就牵涉到语言文化的差异与翻译的极限了,「avenge」和「revenge」虽然中文都翻成「复仇」,但这两个词其实有着中文难以翻出的差异。相较于「 revenge」那种被动式、被人攻击后的报仇,「avenge」比较有「主动向不公不义 挑战」的意涵。因此这个词比较接近「替天行道」的概念,把「Avengers」翻成「 天道盟」说不定比较贴切…”

P.S. 天道盟是台湾的黑社会组织吧,一点都不贴切好吗……

在漫画里,复仇者联盟创始人为蚁人、黄蜂女、钢铁侠、雷神和绿巨人。在刚组队时,“复仇者”这个名字是黄蜂女随口提出的,她的爱侣蚁人随即点赞,因为两人都是为了替被杀害的亲人报仇而走上超级英雄之路的。铁罐侠当时是个一心为民除害的有为中年,而雷神和绿胖这两个大老粗当然也没什么意见,所以名字就这样被定下来了。(毕竟你不能对理科生文学水平要求太高)

再说说"Age of Ultron"这个副标题,其实这个名称来自漫威年的同名漫画。剧组在为影片定名时曾现考虑过其它"Of Ultrons",但始终觉得现在这个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他们借用了这个标题,而剧情却沿用了更久远的漫画故事线。

P.S. 注意看日版海报上的日期,没错是年7月4日,整整落后全球两个月!这么一想我大广电还没有完全丧失人性……

Spy

英文片名真够简洁的,这也提供了各地翻译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

中译:《间谍》

也许由于这种闹腾的片子铁定不会在中国大陆上映,国内翻译直接放弃思考,使用直译。然而直译也要讲究水平,像去年有一部片子Predestination(逆时空狙击(港)/ 超时空拦截(台)),一个讲述宿命轮回的故事,国内译名居然叫“前目的地”……这种翻译带脑子了么,干嘛不把Transformer翻成“变性前任“啊……

港译:《凸务Madam》

港译一向是巧用谐音的高手,“凸务”可以说是其代表作之一。粤语中“凸务”和“特务”同音,而且“凸“字与大家常用的国际手势相似,所以只要是特工题材的三俗喜剧片,港译一般都会使用这二字。例如《凸务之王》(王牌大间谍)和《凸务咔啦苏》(别惹佐汉)。

台译:《麻辣贱谍》

感觉“麻辣”二字在台湾影视剧标题中出现频率蛮高的,原因不是很清楚,感觉用于川剧更恰当。“贱谍”是“间谍”谐音,属于比较一般的抖机灵,与“人剑合一称之为剑人”同梗。

Inside Out

法国译名值得玩味,"vice versa"是英语常用词组,估计来自法语吧,有“反过来说、反之亦然”的意思。影片讲述的正是以大脑内部控制情绪的小人作为主人公的故事。

中译:《头脑特工队》

“特工队”用于电影译名的例子很多,这里不详谈。这部动画由迪士尼和皮克斯出品,还好译名不再是“XX总动员”了(见《玩具总动员》《超人总动员》《海底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

更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没有使用直译,不然对动画片来说是一场悲剧:《从里面翻出来》?《进进出出》?

港译:《玩转脑朋友》

“玩转”二字体现出英语原名Inside Out的动感。而粤语中“脑”与“老”同音,所以这里有两层意思:1) 脑内的朋友 2)从出生起就存在于大脑的老朋友。

台译:《脑筋急转弯》

虽说这个译名还算合理,但就好像当我听说《大富翁》和《三国杀》要拍改编电影一样,内心十万个什么鬼在奔腾……

Ted 2

百度Google完都没弄清楚宣传语“熊盖赞”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译:《泰迪熊2》

对于国内直译我们已经习惯了,不过如此纯良的名称和影片内容造成的反差还是蛮有效果的(翻译人员根本没在考虑这个好吗!)。

港译:《贱熊2》

港译沿续前作,而其实上一部的译名“贱熊”更值得讨论。首先整个名称完美对应(或恶搞)《斯巴达勇士》的香港译名“战狼”,虽然两部片没有什么联系,不过因此可以看出译者的脑洞开得有多大(“披着熊皮的狼”?)。“贱”字反映出影片风格,数字也指出了贱熊的年龄,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一部分无知孩童误入戏院受到精神污染。

台译:《熊麻吉2》

“麻吉”是“默契”一词变音,意思是很要好的兄弟朋友,在台湾很常用。跟中译一样,有点太可爱了。

Terminator: Genisys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叫Terminator(终结者)?这里比较好理解,未来机器人操控世界,终结了人类的统治。

中港台都沿用了各自的经典译名,而且都用“创世XX”作为副标题。因为这将是系列的重启,根据目前的预告片来看,连人类领袖都被黑化了,反派果真要创造一个新的世代?很期待故事发展会如何。

港译:《未来战士:创世智能》

一般观众会认为阿诺饰演的机器人就是标题中的终结者,然而“终结者”这个词本身有点邪恶的意味。虽然阿诺在第一部中饰演反派,但到了第二部摇身一变成为英雄,可以说港译使用中性词“未来战士”是比较高瞻远瞩的。

台译:《魔鬼终结者:创世契机》

与“妖魔鬼怪”沾边是台译的特色之一。本L找不到这个传统的起源,但可以提供大量例子……例如阿诺主演的大部分片子,不论题材,也不管有没有魔鬼出现,一律以“魔鬼”开头,如《魔鬼大帝:真实的谎言》《魔鬼孩子王》等等,同样例子还有小李的《神鬼交锋》(猫鼠游戏)、神鬼玩家(飞行家)、神鬼无间(无间道风云),另外还有《神奇传奇》(木乃伊)、《神鬼奇航》(加勒比海盗)、《神鬼认证》(谍影重重)、《神鬼战士》(角斗士)……(突然觉得台湾同胞的生活环境好恐怖啊)

Magic Mike XXL

本片由查宁·塔图姆本色主演和参与编剧,据说他本人曾经当过脱衣舞男。

中译:《魔力麦克2》

基本上就是直译,虽然很酷炫,但比起港台译名还是相形见绌。

港译:《巨揪舞壮士》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揪”字在粤语里的意思,“揪”可用作量词,“一揪”形容一串串的东西而且数量通常较多,例如:一揪锁匙(一串钥匙)、一揪二揪(很多袋东西)。所以“一揪”亦可理解为“一大坨”,相信说到这里你们可以自行脑补“巨揪”的意思了……而且“巨揪”读音与“劲揪”接近,有“厉害”的意思。

续集译名没有延续前作“光猪舞壮士”(光猪为裸体的意思),而是配合"XXL"(加大码)命名为”巨揪舞壮士“,可以猜测本片将由卖肉具体到卖……揪?(误)

台译:《舞棍俱乐部2》

舞棍在台湾是指很会跳舞的人。不过总感觉这个词有点猥琐啊……虽然港译也好不到哪里去。

Ant-Man

在漫画中,第一代蚁人汉克o皮姆的经历简直传奇,除了缩小还会变大(巨化人),曾经精神分裂(成为黄衫侠),制造了奥创,还打过老婆(所以又称家暴侠)。本片主角是二代蚁人,对一代蚁人应该不会着墨太多。

中译/台译:《蚁人》

官方译名,没有翻译成“蚁男”已经很好了。

港译:《蚂蚁奇侠》

港译对“侠”的执着不是一点半点,只要是超级英雄,都应称侠(最好还是四字词)。例如:绿巨人,港译“变形侠医”;钢铁侠,港译“铁甲奇侠”;雷神总不能侠了吧,港译“雷神奇侠”……

Pixels

中译:《像素大战》/《天煞:像素之战》

左边是时光网的标题,右边是豆瓣和维基百科的标题。个人比较喜欢前者,简单明了。后者的“天煞”有点画蛇添足,因为“天煞”多指不吉利的事,很多末日题材的电影都用到这个词作为片名(港译较多)。虽然这部电影讲述外星生命侵略地球,但作为一部喜剧片(从预告片看来更可以说是一部逗比片),“天煞”这个词未免太“悲壮”了……

港译:《屈机起格命》

港译又一次将意译和谐音玩弄得淋漓尽致。“屈机”是源自香港的电子游戏术语,指玩家利用游戏漏洞达到胜利或其它目的,较常出现于格斗游戏中,例如当玩家用同一招式将对手推至墙角,在对手无法回避和反击的情况下不断发招攻击直至对手败阵。“屈机”还有另一用法,当一方在比赛中以大比数或绝对优势战胜对方,亦称为“屈机”。“格名”与“革命”同音,一指像素化的游戏角色,二指游戏角色发起革命进攻地球,双重含义又一完美典范。

P.S. 虽然港译在电影片名上天马行空,但对角色名称的翻译却很多时候令人无语。像海报中的Pac-Man(吃豆人),香港译作“食鬼”,到底它是鬼呢还是它会吃鬼?再说给这么可爱的角色起这种七宗罪名称真的好吗……

台译:《世界大对战》

中规中矩,“大对战”表达出游戏的竞技感,但甚至都不及中译新鲜有趣。

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

这个译名太经典,以至于人们都忘了去探究它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片名不应该是“间谍中的间谍”的意思?但你们有没有发现第一个字不是间谍的谍,而是光碟的碟?

其实,因为第一部电影的剧情是围绕中情局丢失的磁碟(磁盘)而展开的,而磁碟中有间谍的名单,所以起了“碟中谍”这个名字。但至此以后的续集就再跟磁碟没有关系了,所以这个经典译名实际上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港译:《职业特工队5:叛逆帝国》

“职业特工队”是非常经典的港译之一,相信对后来很多中译和港译都有影响,例如《超人特工队》《美少女特工队》《天龙特攻队》等等。与中译和台译不同,副标题采用了“叛逆帝国”,可以看出港译是比较叛逆的……

台译:《不可能的任务:失控国度》

虽然只是直译,但结合其它影片,台译对“任务”二字的喜爱可见一斑。例如《骇客任务》(黑客帝国)、《史密斯任务》(史密斯夫妇)、《绝地任务》(勇闯夺命岛)、《亚果出任务》(逃离德黑兰)等等。

The Man from U.N.C.L.E.

英文片名直译的话就是“来自大叔的男人”(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男人)……实际上U.N.C.L.E是United Network Command for Law and Enforcement(执法联合指挥部)的缩写。

电影改编自年的同名电视剧,《王牌特工》中总部藏在裁缝店的设计正是向其致敬。

中译:《秘密特工》

毕竟要跟随前作,虽然俗但还是可以接受的,其实诙谐一点的《大叔局特工》也未尝不可。

港译:《特务型战》

盖里奇(《大侦探福尔摩斯》)出品,肯定不是一部关于屎尿屁的动作喜剧,所以港译还是比较规矩的。“型战”与“迎战”同音,估计还有“有型地作战”的意思吧。

台译:《绅士密令》

对比上面两个译名,台译更有英伦味道,英伦风想必正是影片卖点。

Fantastic Four

主角们的颜值从开拍以来一直为人诟病(最帅的居然藏在石头里),主要原因还是版起点太高了。

为区分版标题加上,估计只是暂译,因为要是出续集的话总不能一直用年份吧(年的续集暂译《新神奇四侠2》)……话说这部电影地位蛮尴尬的,神奇四侠漫画因为销量不佳被停载,电影未上映已经差评不断,本身更是电影公司版权争夺的一颗棋子,然而粉丝真正希望的是索尼公司能将电影版权交还给漫威,让神奇四侠出现在复仇者大家庭(同样情况还有叉人和小蜘蛛)。

港译:《神奇4侠》

貌似从版开始,香港片名中的4就一直用阿拉伯数字, 原因不明。话说海报里用数字4代替字母a的设计还是蛮赞的。

台译:《惊奇4超人》

这个译名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实际上神奇四侠是Marvel(台译为“惊奇”)第一支超级英雄团队,诞生于年。顺带一提,Peter Parker在年首次成为蜘蛛侠,X教授在年成立X战警,这三部漫画的电影改编权都是漫威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卖出去的,就算现在红得如日中天也拿不回来了……

这期扯谈译名就到这里,当然暑期大片中还有《明日世界》《侏罗纪世界》《小黄人》等等,但由于它们的中港澳译名都比较统一或无亮点,在这里就不作讨论了。

--完--

【如需转载请发豆邮或联系公众号everybodyfool(愚乐大众)】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