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营导航网

影视资源分享平台_高清影视推荐导航_最新影视网站大全

男人的战争(年杨小雄执导的都市剧)百度百科

杨文军:专业虐人年


古装大剧《鹤唳华亭》(+番外《别云间》)夺得第届中美电影节四项大奖:年度电视剧金天使奖、最佳编剧(雪满梁园)、最佳女配(苗圃)和最佳导演杨文军。刚下领奖台,即上访问席,月日,知名导演、非凡响影视创始人杨文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鹤唳华亭》在影像上留下了宋代审美的标杆,创造了“非同凡响”的悲情力量。


杨文军踏入影视行业年,做了多部爆款,创造了不少“神话”,两大绝技推动了他的成长:偏爱悲剧色彩和悲情力量;文学给了他足够多的营养、足够强的动力和足够好的审美。


鹤唳华亭:番外正剧1+1大于1,化学效应凸显


年月,古装悲情大戏《鹤唳华亭》播出。故事是虚构的,但历史背景和美学都以宋代做参考,讲述储君萧定权孤身犯险,收回兵权交于国家,而自己背负千秋骂名而死,美轮美奂的服化道景,以及罗晋和黄志忠的精彩演绎,成为很多人的至爱,但也有人中途弃剧,不是不好,而是,太!悲!了!罗晋甚至因此该剧获得“落泪帝”的称号。


悲剧极难讨好市场,为什么要做这部戏?杨文军说:


从我做导演这一路几十年走过来,我是比较偏爱悲剧色彩的东西的,我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新乱世佳人》就悲剧。我也比较喜欢悲情色彩较重的一些作家。我对这类东西比较敏感,或者说比较有激情,或者是说我能够找到一个打通跟观众互动的情感闸门。所以也就形成了我的创作基调。


当我看到《鹤唳华亭》小说的时候,非常震撼,在皇权之下和帝王之家的这种独特的父子关系,太恸人了。位及太子,却那样的渺小,举手投足处处受制,不招人父皇和权臣待见;而也就这样一个弱小的人,最后却以极大的勇气和死亡,来完成他的理想,维护他心中的道。这个故事太极致了。悲情力量特别特别的大。应该说很对我的路子。


如前所说,一些人因为太过悲情而弃剧,但另外一些人却因为集的剧,在故事人物都不完整时,戛然而止,倍感不爽。个中原因杨文军三缄其口。



个月后,年9月,杨文军呈上了集的番外《别云间》(也有人说它就是续集),近乎于裸播,却引起了剧迷特别是《鹤》迷的高度关注和响应,写了很多感人的小作文。更有意思的是,截至月日,豆瓣评分,《鹤唳华亭》,《别云间》,番外比正剧高出分,这也算是一个奇迹了。当然,《别云间》的高分必然是吃了《鹤唳华亭》的红利,没有《别云间》的播出,观众哪里知道《鹤唳华亭》的结局其实是不完整的。


还是一样的悲,甚至更悲,但很多人觉得《别云间》比《鹤唳华亭》耐看,因为,高潮和精华全部延后了——包括他的崛起,他的牺牲,他为了理想和信念下了很大的一盘棋;包括父子之间的真情流露。


“所以,悲剧其实是更有力量的,它的观众面没有那么广,但是喜欢的人是真的刻骨喜欢,很多年后,他们还会想起,还会议论。”杨文军说,为了让《鹤唳华亭》的情感和情绪更加饱满,他牺牲了故事的娱乐性,虽然没有迎合更多大众,但它确实呈现了一种奇妙的效果,喜欢的人更喜欢。


《鹤唳华亭》是一个知名IP,改编本就有难度,而且还是偏阴冷向的。如何来做?杨文军讲述了个中曲折:


一开始我不想对原小说做那么大的改动,虽然故事还偏淡一些,但是它骨子里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我觉得把一些故事再补强大一点就够了。但编剧对自己有要求,也比较有野心。她也是第一次亲自来改编自己的作品,她看了很多美剧韩剧,也有强大的文学和历史功底,希望剧集比小说有一个更大的提升。我觉得他的这个尝试也很好,所以,《鹤唳华亭》前面十几集颠覆得很厉害,基本上跟小说没什么关系。也挺好的。我看到了另外一些发光的东西。所以前集偏高冷,哲思的东西更多。


而后集的故事性更强。前后组成了一个有机体。因为某些原因,我们不得不把它分成两个部分来播出。虽然里面还牺牲了很多精彩、震撼和让我落泪的桥段,但还是基本上保持原来作品的纯粹度和完整度。所以,两项相加才是一个完整的孩子,我们在集尾巴上留了两个字“可待”,我们努力做到了。


杨文军还讲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前集剧本是原著作者写的,她特别想颠覆自己颠覆小说;后集是另外一个编剧写的,她恰恰更希望保留原来小说里面的一些信息。结果1+1大于1,显示出了化学效果。杨文军说:“两个改编我认为都是成功的,都用他们的笔让萧定权写出了大大的’人’字。”


对于这个孩子,杨文军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年,杨文军和几个合伙人做了非凡响影视,希望能够更任性地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东西。《鹤唳华亭》是新公司的第一个项目。也真的是非常任性——四年就干这一件事;超期了两个半月,超支八千万,个亿的投资,最后拍到了6个亿,超的部分是公司的利润。杨文军说:“新剧要为新公司打样,更要对得起观众、平台、团队以及这么优秀的小说和剧本。”


“历史正剧审美无比重要。”杨文军说,从严格意义上讲,我没有拍过正儿八经的偏正剧范儿的古装,而《鹤唳华亭》的难度更在于,你得在遵守规制的基础上,营造美感。剧中故事架空朝代参考宋代,但宋代留下的东西又少,景几乎没有。美术老师陈浩忠研究宋代美学很久了,他说,我们自己来打造吧。


▲陈浩忠手绘皇帝出行仪仗图


老爷子特别厉害,所有的建筑、置景、道具包括重要的议程和制度,全部自己手绘。我们根据他的手绘图案,定点制作瓷器和其他相应的道具,没有一件东西是租的。导演组对整个美术和服饰造型要求都很苛刻,做出来了,不对,推翻重做,比如有的服装做了金属扣子,全部换掉;全部重新搭景,建了个棚,还搭了一个巨大的广场,把宋代的宫廷、庭院、建筑表现得淋漓尽致,几近还原。仅美术一项,就花了一个多亿,应该是古装戏里美术投入最大的。也应该获很多大奖的。甚至可以留下来作为“遗址”。


“哪怕一万个人里面,可能只有一个人懂,我们也不能让他出戏。”杨文军说,我们也用《鹤唳华亭》在影像上留下了一个宋代审美的标杆。


悲情入行:《小小生命树》是处女作,也是风格养成记


杨文军生长在无锡,从小性格比较内向,家庭条件也不太好,上初高中的时候都不太说话。他认识了姐姐的一个老师,是个杂家,也是全才,摄影、美术、绘画、音乐、文学、书法,都会。老师姓荣,无锡的荣家是大家,他住那个巷子就叫荣巷,一条老街,几进宅子,家里很穷,全是破砖破瓦,但书却从地面一直堆到了天花板。


那三年,杨文军正书没怎么看,一到周末就跑老师家里看这些“闲书”。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都读得差不多了。


考大学的时候,杨文军也一度想过考中文系,后来看到有搞电影电视专业的,觉得也挺好玩,就报了中国传媒大学,读了电视系,学的还是偏纪录片的东西,但有几个老师都是教导演的,他们在课堂上放样片,几乎都是优秀的国际电影,做点评,教方法,这对杨文军后面的积累很有用。他说:“那时候,如痴如醉,四年大学基本就沉浸在电影世界里了。”


文学积累也在增加,市面上能见到的文学期刊如《收获》《十月》《小说选刊》每本都看。


毕业那年,赶上南京有线电视台刚成立,希望招一批年轻的专业学生,杨文军就进去了,弄了几年新闻,同时通过朋友认识了一大票作家,不但蹭饭,还“偷”书。“苏童现在还记得我当时偷他家书。他经常访问台湾,每次都拿回一堆电影方面的书,我一次就借两本,最后转移了二十多本到我家。”杨文军笑着说,一是穷啊,二是当时大陆没有这么精美的书,“窃书不算偷也”。


后来认识了《钟山》副主编、作家范小天,他和马中骏合作做电视剧,杨文军帮他们做策划,干了两年。


杨文军对影视剧的兴趣越来越浓。跟台里提出辞职。甚至不经台里同意,就去做了北漂,给一个老师做场记,学了一年,一部戏前后期,一直到剪完,全部跟了。台里不太愿意放弃他,就组了工作队,台领导亲自带队来“抓”他:既然你决心要做电视剧,那我们给你提供一个空间,你从台里贷款,成立工作室,有了收益得了奖,就用来冲抵投资。


“我跟台里说我想当制片人,其实我想当导演。”杨文军说,鉴于自己当时的专业技能还没完全巩固,就请来江苏名导演虞志敏(代表作品《秋白之死》),一起拍了8集电视连续剧《小小生命树》,“其实,我是想偷师,请她来做导演,我做制片人,同时做了执行导演。”


《小小生命树》是杨文军自己挑的题材,选的剧本,组的班底。当时,《扬子晚报》有个小说连载,一个邮电系统的职工妈妈,女儿小时候被邻家男孩开水烫伤,皮肤出不了汗,长到十五六岁又没法穿裙子,从肉体到心灵,皆受创伤。但在周围人的帮助下,这棵“小小树”终于健康地成长起来了……非常揪心,特别感人,杨文军还让那个妈妈亲自来写剧本。


《小小生命树》一炮而红,央视播了,也拿下了南京市政府文学艺术奖、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


这是杨文军的处女作,也是他的风格养成记:第一,《小小生命树》讲的是少女的成长,但整体基调偏悲情,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偏爱悲剧色彩和悲情力量;第二,进入影视行业,文学给了他足够多的营养、足够强的动力和足够好的审美。


一戏一命:但凡幸福都带着点悲情,在苦难中乐观地迎候希望


而真正意义上做导演是从《新乱世佳人》开始的。月日午后,杨文军和记者一道,梳理了他的标志性作品,听他讲背后的人物、故事和那一个个闪光点,当然也有思考。


■年。《新乱世佳人》。首执导筒便拿下年度投资最大的戏。



当时,范小天和马中骏合作,做了一系列作家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杨文军都参与了策划,每一次剧本会都不缺席,而他的文学素养和《小小生命树》在商业上的成功,也被范、马瞧在了眼里,说要不你来尝试导这部戏,”我俩就挂个总导演的名,你来拍吧。总得有第一次呀“。


这部年代戏对于杨文军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作品。首先,导演首秀就拿下了当年投资最大的一部戏(超过千万);其次,这是当年市场上最热的电视剧,口碑很好,豆瓣至今保持在分;第三,这部大陆年代剧,却用了一大票香港演员,如恬妞,这也是她第一次接到大陆主流电视剧的主1号,状态特别好;也用了新颖的审美包装,如服装、妆化、造型等,洋气,养眼,还有古典美;第四,请了冯小刚的电影摄影师,影像很美,很有诗意。第五,首度在年代剧中用了好几首港台流行歌曲,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第六,场景全在苏州实拍,把苏州园林都拍遍了,光线,植物,池塘,跟人辉映,那个气质跟搭景完全两码事。


如此这般,一番操作,使得《新乱世佳人》跟过去的年代戏有了很大的差别,更有创造性和辨识度。而杨文军的导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淬炼和提升。


■年。《生命因你而美丽》。过度商业化后的回归。


《新乱世佳人》之后,香港影视大军进来了,演员、导演、制作机构都到内地来拍戏了,大约有那么三五年的时间,占领了特别大的市场,甚至”引领“了中国电视剧的创作风潮。但商业化太过了,比如,一个戏三个组同时拍,演员在这三个组来回倒,在这个组拍十七八个小时,到那个组拍十七八个小时。导演也得跟着转,最长的一次,杨文军有大概三天三夜没睡觉,几乎完全是机械式的操作,”也拍了几部我自己很讨厌的、不稀罕的戏”。


此后,杨文军开始慢慢地找自己,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把《新乱世佳人》和《小小生命树》的摄影指导(也是《鹤唳华亭》的艺术总监)杨小雄请回来掌镜,合作了偶像剧《生命因你而美丽》。这也是杨文军在经过了港台影视极度商业化洗礼之后的回归之作。


《生命因你而美丽》是杨文军亲手抓的剧本,在人设、故事和审美上都有创新,服装很潮,影像很棒,演员各有特色——袁泉演技很好,李小冉很生动,邵兵相对比较成熟,每个人的造型也很好看。还有音乐,用了王菲和莫文尉,两人都是气质型歌手,带点忧伤,甚至悲凉,比如片尾曲《彼岸花》,号称“绝望的歌”,熄灭了,消失了,不见了,全是这种调调。


在偶像剧里用悲情歌曲,可能连杨文军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在展现悲情力量方面如此的“不自觉”,或者,“潜意识”。


“我自己也经常很纠结,有时候也想拍一些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但又不自觉地还是想拍得有点深度。”在杨文军看来,《生命因你而美丽》应该算是相对成熟版的偶像剧,他自己也做了很多的尝试,不够完美,但是够有诚意。


■年。《道可道》(及年的《道可道》)。非常的吴秀波。时尚的涉案剧。


年,中国正好赶上涉案剧大文化,《黑冰》《征服》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杨文军也拍了一个《非常道》。这次他将从港台制作上学的商业化和视觉冲击力用上了,造型,运镜,光影,都很特别,还把《香港有个好莱坞》的摄影师请过来——这个干瘦而又执拗的老哥,用万人民币拍出了金像奖电影——他的打光方式完全不一样。再加上一票特别优质的好演员,周杰,吴秀波,牛莉,这个戏当时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而且在这个戏里发现了吴秀波。他在这部戏里演男2,风格冷峻,非常难得。


紧接着年,杨文军与吴秀波二度合作,拍了一部律政剧《道可道》,杨文军认为这是自己的一个经典,也是吴秀波演技施展最酣畅淋漓的一次。尽管因为当时全面管制涉案剧没有上星播出,但在各地方台播出后,剧集口碑爆棚,后来经常有人统计全世界最优秀的律政剧把它排在前列。


吴秀波也一下被很多人认识了。他在剧中演一个特别鸡贼的律师,一上来就帮一个大坏蛋由死刑辩护成了死缓,全市都在骂他,他的老岳丈差点被他气死,他的媳妇也为此不理他,但是就这样一个人,最后为了真理,为了真相,付出自己的生命。


杨文军说,吴秀波的表演简直有些灵魂附体,好多东西都是即兴的,有一场戏,他好友兼同事被谋杀了,他参加完葬礼回家躺在沙发上,一直吊儿郎当的他突然问:媳妇,有一天我要死了,你给我墓碑上刻什么字?媳妇说你有病啊。本来这场戏到这就完了,他突然跳起来跑到厨房里大声喊道:“我知道,我死了以后你会在我墓碑上插一把手术刀。”简直是神来之笔。


很多业内业内人士评价《非常道》和《道可道》是“非常时尚的涉案剧”,比类似剧集更有质感,更有力量,在人物塑造上和用影像表达故事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年。《记忆之城》。严重超预算的“重庆大轰炸”。


《记忆之城》以重庆大轰炸为背景,在此之前,这段历史还没有被影视作品表现过。抗战期间,日本人打到武汉,再往西全是崇山峻岭,打不过去了,就从武汉起飞,狂轰滥炸重庆好几年。编剧徐萌相当了不起,她是中国革命史专家,曾在美国开课,对这段历史了解得非常透彻,用了很多真实历史故事和人物改编虚拟化。其中一个男主角是张自忠将军的化身。


剧中的战争和轰炸场面非常震撼。这也因此成为杨文军第一次严重超预算的戏。战争戏原计划拍天,但头几天拍完,大家觉得战争的气质拍得太好了,后面也得按照这个要求来。这个戏的美术又是电影美术,拍过《大决战》,一场戏,一个指挥所,就拉来8个卡车的道具;拍战壕,那场仗并没有多长,但他在山上四面八方全给你挖满了,就这么放开手脚去拍。时间一点一点往上加,最后超了天,也使得整个戏超支了%到%。


怎么说服制片人的呢?不用说服。她看了也觉得太震撼了,而她本身也是重庆人。


当然也很悲壮,是杨文军喜欢并擅长的类型。他也通过《记忆之城》让人看到他驾驭大片的能力,“可以提条件了”。


■年。《老马家的幸福往事》。首次入围白玉兰便夺最佳导演。


▲导演杨文军与老马一家人


年,东方卫视要拍一个改革开放周年的重大项目,剧本是马中骏一手抓的,故事写得特别好。当时台里面也有人坚决反对说导演太年轻了,但马中骏和主管领导认为杨文军特别合适,第一有年轻的审美,第二对上海生活了解——杨文军就是在上海胡同里面长大的。他有亲身经历,后来戏里面好多细节都是他加进去的。比如,他提出来,得有一个主场景,放到澡堂子去——戏中的爹常带几个儿子去搓澡,快要死的时候,要让儿子把他送到澡堂去。


杨文军说,澡堂子寄托着普通上海人的生活,对此他有切身体悟:小的时候,姨父带我去他厂里洗澡,一边男澡堂,一边女澡堂,男澡堂热水开得很爽,唱着歌,搓着背,女澡堂就不干了,喊着凉,没人理,结果一个大妈就裹了浴巾,拿了一个棍,冲进男澡堂,挨人就打,那时候我才几岁,我就知道,底层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澡堂前前后后拍了大概十几场戏,贯穿了整个剧。林永健喜欢得不得了。而他和与他搭档的何赛飞、辛柏青、涂松岩、于和伟、吴秀波、李力群,阵容堪称“豪横”,表演无可挑剔,你只需要把摄影机对着他们就行了,你不喊停,他就在那里演,很多即兴的碰撞和发挥。杨文军给整个美术和摄影的要求就是,不要求美,而更求真,简单朴实地记录底层感,还原生活。出来之后,质感特别好,杨文军第一次入围白玉兰,就夺得了“最佳导演奖”。而该剧在北京台首播收视率一度冲到,那是相当的惊人了。


“凡是挂着幸福的,应该都是有点悲情的。”杨文军说,《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虽有幸福字样,其中也有很多悲情故事,但主旨却是“积极面对苦难”。


因此,也有人说,很多年后出现的《请回答》,气质跟《老马家的幸福生活》特别相像——在苦难中乐观地迎候希望。


■年。《风和日丽》。百年难遇的独特故事和极致人设。



《风和日丽》故事精彩:建国功臣战争期间在上海有个恋人,后来失散了,又重组了家庭,而当年的恋人生了女儿,从小就问我爹是谁?她妈不能告诉她。小女孩长大了,考了北京,想找她爹。但她难以近身。为见父亲,她竟纵容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喜欢上了自己。弟弟知道她是自己的亲姐后,抢过警卫员的枪指着自己脑袋:你到底是不是我姐姐?剧本只写了一个字“是”,但马伊俐那天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大喝一声:“是,我他妈就是你亲姐。”全场人汗毛都立起来了,眼泪稀里哗啦的。弟弟要开枪打死自己,警卫员冲上去抢枪把自己打残废了。女孩背上了十字架,就去了西南边陲流放自己,后来她爹被整了,也被流放到那里,北京和当地造反派都要整她亲爹,为救亲爹,女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改编起来非常难。很多人建议把建国功臣降格。但杨文军不同意,说这个戏的稀有度和震撼力就来源于这个独特的身份。后来,经过多方努力,跌跌撞撞过关。


看似《风和日丽》,其实荆棘丛生,悲从中来。女儿为了父亲,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是悲情的力量,也是亲情的力量。这个戏能够播出,对于杨文军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他一共拍过三部WG相关作品都在政策的框架之内顺利的播出了。


■年。《剧场》。生平最任性的一次操作。


《剧场》写的是一个地方小剧团,WG对女主和剧团里其他人造成的扭曲,延展到WG后,折射了整个社会,非常有深度和思想性。严歌苓写的剧本。杨文军特别喜欢,拿到就一口气看了集,“太有穿透力了”。非常想拍。但马中骏说商业化不够,市场会很惨,还建议将女主的身份从话剧演员改成舞蹈演员,至少还有视觉上的美感。


但杨文军坚持要拍,也没接受马中骏的建议。老马也只得陪他任性一把。结果市场就是不好。所有人都觉得太文艺了,太小众了,太压抑了。播得也不好,收视率极低,差点没被电视台腰斩。


“要放到现在我自己的公司,我恐怕也没有勇气去投资这样的一个题材。”杨文军说,那时候自己只是导演,也相信像马中骏这样的业界大鳄,总有办法让一个文艺作品也是可以有商业价值的。但是,杨文军亦然把《剧场》作为代表作,“有的时候不能用近阶段的商业价值或者说市场价值来衡量一个文艺作品”。


譬如,《和平饭店》火了以后,好多人把这部戏翻了出来,说没想到陈数还演过这么好的一部戏。


此外,还有《离婚律师》(),这是两个优秀演员(姚晨&吴秀波)的一次极致碰撞,两人都坚持自己想要的东西,难免有不同意见,但在磨合一段时间后都能接受对方的想法,相互取长补短,结果呈现极佳,四星联播,商业大成。


能量爆炸:年来的“惊艳”,也是年来的经验


“在我的导演生涯中,中间有年,更多注重内容的真实和演员的表演,我觉得我做得差不多了,除了这些,我还想要拍一些有艺术创新和视觉张力的东西。”年来,杨文军做过商业片,谍战剧,女性意识传奇的奇幻和动作片,涉猎广泛,今后也会做更多类型和新鲜题材的剧集,包括一些娱乐性较强的项目。但他表示:“我更倾向于用自己的热血去燃烧的这种创作,能够充分地把我的擅长和我积累的一些能量装进去,爆炸出来。”



而对于杨文军来说,年来的“惊艳”,也是年来的经验:


一个导演,一定要有一件别人没有的武器。你可以有很多短板,但必须得有比别人领先一大截的独门绝技。对我而言,可以说文学就是我的一个拐杖。


在一些重大艺术和审美判断的关键点上,绝不退让,绝不服软,一定要特别坚持把某些特别的东西呈现出来。难度越大,越要挑战。就像你看到一座大山,死也得爬上去,你爬上去了,就是别人爬不到的高度,你绕过去了,那就可能失去壮丽华彩。所以,死也死在最高峰上。


作为创作者,有的时候会很任性,但你得对结果心中有数,也得向制片人示好,甚至“投桃报李”。拍《风和日丽》,我坚决要用秦俊杰来演马伊琍的弟弟,他年纪小,很干净,却特别有爆发力,但他刚上了中戏一年级,学校不可能让他出来。我把所有景搭好,等他每个周末飞过来拍两天,所有大腕也配合他。制片人简直要疯了。作为保住这个角色的交换条件,我答应制片人提前几天杀青,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我在人物塑造上要求挺多,为了一个角色要跟编剧团队磨很久,希望每部戏里面的大部分角色都对演员有吸引力。角色出彩,对演员的成长有帮助,他们就愿意来,就会更好的演。否则,光凭钱,光刷脸,一次两次或许可以,不可能有第三次。比如我把《鹤唳华亭》中的卢世瑜推给王劲松,几天后给我发了长微信,说他焚了香洗了手谢了客,看了三天,这个角色真的是入魂了,你必须得给我。


好导演就得跟好演员互相激荡。对演员,你得有抓手,不能辜负他,还有付出足够的诚意和情感。《老马家幸福往事》要用林永健,角色也非他莫属,但他时间不行,再往后错,再等等他,我又跑到棋盘山,跟他喝了一顿大酒,跟他聊这个人物,说你不演,这个戏我可能就不拍了。最后他把挤出来的天全给了我。而为了说服当时已经很火的一位演员来演男二号,制片方给了他另外一部戏的男一号。


如果你的项目,不够市场,偏文艺类,你可以通过调动一些特别优秀的资源,比如下足十分功夫去请一批优秀顶尖的好演员来,带动市场,把它变成一个商业大片。这也是我跟老马学来的方法。比如这次拍《功勋》,剧组就请了林永健来演聂荣臻,请了刘奕君来演钱学森,孙俪也从其他剧组的紧张拍摄中挤出了三天时间来客串。


业内比较喜欢用老团队,我也是,但我特别担心老团队守旧吃老本,不思学习和进取。所以,我也要和他们一起研究新风向,学习新技术,亮出新武器,力争不被时代抛弃。


关于IP改编。天生娱乐性较强、故事感较好的,不太建议做大的改动,尽量尊重原著。因为这个IP已经被市场证明,是有相当价值的,你找编剧短时间内给它改出更高分值,不太可能,即便加分了,但它原来一些魅力值,也可能无形中丢失了。如果一部IP文学性更强,故事性较弱,就相对可以做大刀阔斧的改编了,包括一些敏感的内容,必须一刀切。(完)

………………………………………………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