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营导航网

影视资源分享平台_高清影视推荐导航_最新影视网站大全

离开雷锋的日子(年雷献禾、康宁执导的电影)百度百科

敬仰!人民文娱官博推荐9部讲述雷锋故事的影视佳作,您熟悉几部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陆芳

眼下,由钱江晚报、浙江省青年网络协会、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主办的年“青春季”主题电影评论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在这一电影评论人相聚的盛会中,有一位影评人的经历有点代表性。而他也与钱江晚报组织的不少影评大赛颇有缘份。

在很多人眼中,写影评就是看完电影发表一下感想。而通过写影评描画人生轨迹,并且所写的影评折射一个时代点点滴滴变化的,那就是影评的力量了。

这样写影评的人,王旭东算一个。

现在的王旭东在杭州某校任教,平时教学等各种工作繁忙。不过空下来的时候,他就会想起那套已经筹划了很多年,一直在寻找出版机会的书《悦读电影》。

这是年到年,他在杭州某中学任教时,组织学校师生编写的一本针对初中生的电影鉴赏和影评的书,共有三册,可以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

很多看过样书的人都表示,该书将电影评论和中学美学艺术教育结合得很好,非常少见,而选入的师生影评的水平也不低,令人惊喜。

王旭东是浙江舟山人,上世纪年代,电影是大众的主要娱乐方式,各种影评比赛也搞得红红火火。

年,王旭东还在大学中文系念书。首届《诗刊》青春诗会诗人、中国朦胧诗代表诗人孙武军,是他的老师。受孙武军的影响,王旭东在大学里也开始写诗,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天,学校团委书记吴老师告诉王旭东,他被推荐参加一个影评大赛。

这个影评大赛就是由省电影家协会、省电影评论学会、省电影公司、钱江晚报等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献礼影片浙江省影评征文比赛”。

大赛有片单,王旭东记得自己去了舟山剧院看了一场电影《周恩来》。

《周恩来》是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人物传记片,由丁荫楠执导,王铁成主演。电影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在十年浩劫中竭尽全力保护人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

《周恩来》豆瓣评分高达分,这部优秀的主旋律片,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金鸡奖特别奖,第十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年月1日上映,到年月日,仅3个月,以有电影院的城镇票房收入计算,观众人次就高达亿,票房收入超过亿,十分轰动。

王旭东看完《周恩来》后非常激动,当时资讯尚不发达,还是舟山当地电影院的洪经理把该片的《电影简介》给了他。

“我感觉到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在追求情绪的流动,诗意的变化。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就从 ‘蒙太奇’、 ‘色彩流动’和 ‘内心张力’三个角度切入来寻找答案。当时正值期末迎考,影评又马上要交,我就跑到图书馆,奋笔疾书,这篇名为《情绪的诗意流动——评〈周恩来〉的艺术表现》的影评是一气呵成写完的。”

“《情绪的诗意流动》一文与我当时正沉浸在诗歌创作也有关系,也许触点不同,角度也就比较新颖,得到了评委的赞赏,获得了那次浙江省影评大赛的一等奖。”

“大赛颁奖典礼邀请了我,地点就在原来杭州环城西路上的省电影公司。我当时要期末考试,没能去成。现在想想,还是蛮遗憾的。”

他说,参加那次影评大赛的,很多都是高手,自己作为一个毛头小伙,初次参赛就拿了一等奖,除了文章本身有新意,评委不拘一格选人才之外,还有就是与影评的缘分了。

这篇影评,让还是大学生的王旭东一下子在浙江的电影评论圈里有了一些知名度。他也因这篇影评,认识了不少电影人,从此与影评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次写就拿了奖,写影评也慢慢变成了一种热爱。”

大学毕业后,王旭东来到杭州某中学当语文老师。那时候的王旭东还是个小年轻,经常骑着自行车去电影院看电影。

他去的最多的是杭州市工人文化宫,那时候那里也放电影。

“文化宫的沈经理组了一个工人文化‘影评协会’,参加的人员有从事艺术工作的,有律师,有编辑,有老师等,年龄有大有小,都是影迷。晚上没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到经理的办公室坐坐,喝喝茶,聊聊天,一起看电影。”

看完电影,大家会聚在一起畅所欲言,热烈讨论,而他和浙师大毕业、当时《情系中华》杂志社的王编辑,是协会里比较高产的影评人。

那时候,有比较受关注的电影上映,他们会赶紧去看,很快就把影评写出来,送到《杭州日报》副刊《三潭影屏》专栏的编辑手上。

因为他们写影评时效快,文章专业并有很强的可读性,有时一个星期就能在报纸上发一篇,对他们的创作是莫大的鼓励。

而当时资讯传播远不及现在迅捷,一部电影好不好看,观众事先并不知晓。他们写的影评被报纸刊出后,影响还是很大的,在某种程度上也为电影做了宣传。

与此同时,该“影评协会”每年还举办各类影评大赛,王旭东也在这些比赛中交到了很多朋友。

这样快乐和充实的业余影评人的日子持续了近十年。

“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着喜欢的事情。让人非常充实,尤其是精神需求得到很大满足。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真的很开心。”

而从年开始写第一篇影评《情绪的诗意流动》,到近十年的练笔,王旭东的影评也在向深度和思想性拓展。

年,王旭东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影评大赛。这次影评大赛规格更高,是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等主办的“‘热爱祖国’全国影评征文比赛”。

他选择了片单上的《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片子也是在工人文化宫看的。

《离开雷锋的日子》由康宁、雷献禾联合执导,吴军、刘佩琦、方子哥、宋春丽主演,于年3月4日上映。

电影讲述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因一次意外车祸造成雷锋死亡。几十年来,乔安山每天生活在对雷锋的思念中,并且像雷锋一样无私地帮助别人,救火、无偿献血、送迷路孩子回家、劝架、抓小偷、照看生病邻居、赡养孤寡老人、给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对他来说,做好事就是在延续雷锋的生命。

王旭东这篇影评的题目叫《凡人离英雄有多远》。

“我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乔安山做了一辈子的好事,架起了一座凡人与英雄之间的桥梁。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境界,凡人距离英雄也就不远了。”

他说,这篇文章也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凡人英雄”,这一现在得到普遍认可的主流价值观,二十年前率先在一篇影评中提出,在当时无疑是令人精神一振,刮目相看的。

《凡人与英雄有多远》在影评大赛中得到北京评委的肯定,拿到了全国一等奖。围绕着“凡人英雄”,还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一时成为热点。而“凡人英雄”的评选等活动,也一直持续至今。

王旭东说,那个年代看电影写影评是一件非常时尚的事情,全国上下各种影评大赛不断,给了热爱电影评论的人亲近电影艺术的机会。与此同时,这些影评比赛也反哺了电影创作与宣传。

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化的步子加快,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产、供、销关系重新“洗牌”,“院线制”的建设规划被提上议程,当年出台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

与此同时,原先的电影宣传体系也开始解体,电影公司宣传部门不再组织影评活动了,影院也不重视影评了。

年,王旭东工作有了调动,几年后又担任该校语文教研组组长。

“只有当一部电影变成大家都在议论的现象级电影了,我会去看看。一般的电影就不看了。”

不过王旭东对电影和电影评论的热爱,这二十年来还是一直保持着,并使之与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工作结合起来,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三本样书《悦读电影》。

“我会在假期让学生们去看电影,看了以后让他们在博客上概括剧情,发表评论。然后对这些素材进行挑选,汇集成了分别针对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的电影鉴赏和评论书。”

他说,看电影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而写电影评论,可以训练文字和思维能力。

采访接近尾声时,王旭东聊起了这次由钱江晚报、浙江省青年网络协会、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主办的“青春季”主题电影评论活动。

他对影评比赛重新获得各方关注感到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展现才华的好机会,而评论本身在电影产业链上也是重要一环,好电影需要好评论,好评论也能助力好电影的诞生。

说到他自己,他说影评是他青春的一抹亮色。这些年来,影评陪伴他成长,也影响了他的人生,并让他在时代的进程中留下微光,或许这就是影评的力量。

王旭东人物名片

浙江省电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小学作文研究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学科带头人,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首届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海面上的一座冰山》《英雄挽歌》等评论文章获全国省市一二三等奖十余次。其中《凡人离英雄有多远》一文获全国一等奖,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资料》,转载于《文汇报》。 “国培计划”北大初语专家团队成员,全国“学习方式委员会”理事。主编参编书籍十余部。

附王旭东年影评

凡人离英雄有多远

——评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

王旭东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为我们提供了“英雄主义时代已隐退”这样一个现实背景。这里安排的几个人物解说了这种“隐退”:挟私报复的站长、肇事后逃之夭夭的汽车司机、忘恩负义的梁家兄妹、讲条件才肯助人的过路人。在这些人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一部分人迷失的价值观,一种功利主义色彩的价值取向。这些人也是凡人的一部分,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躲避崇高”的社会思潮在一代人身上的凝结。在他们眼中人不必都是英雄,人不是神,人是作为有欲望(感情),有思想(理性)的“凡人”而存在。然而,在这个由“神”归还为“人”的过程中,却把它推向了极端,从功利到利己到一种令人厌恶的自私。

作为对这种极端的反拨,影片安排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乔安山。在影片中,乔安山以英雄身边的凡人形象出现。这种安排下塑造出来的“凡人英雄”形象,容易形成观众接受心理上认同感、回归感。与其他“凡人英雄”行为不同的是,乔安山又是一个“负罪者”,他的行为一直在忏悔中延续,在英雄的背景下生活了许多年。处于这么一个特定条件下的真实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包涵的人格力量,无疑会给观众带来强烈艺术真实感、道德认同感的冲击,从而引起反思。这是影片引起人们强烈关注的根本原因,也是同类影片的一次突破。作为一个凡人,他的行为总是包含了功利目的,将这种功利主义弥漫到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会走向平凡的背反,这也许就是人们通常讲的“道德滑坡”的一个原因。他们将自己的功利目的放在首位,却抛开了与此相联的社会义务,在这种社会道德状态下,乔安山充满义务感的行为对此作了一次精神上的弥补。在这个意义上讲,乔安山的行为已经接近了英雄。影片用大量的镜头体现了这种接近:抵制不正之风、驾车助孕妇、见义勇为救老人都是留守在这个社会道德最关键领域的一种凡人英雄的行为。芦苇烟荡中出现的一大批志愿者更体现了乔安山行为的现实价值。这些可升华的,充满神圣感的英雄理念在导演“凡人英雄”的人物塑造定位中得到了朴实再现。

在乔安山这个现实个体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沉淀在凡人心中对精神理想的渴望。正是这种精神理想,推动着乔安山“凡人英雄”的行为实践。影片中的“小人”式凡人(也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同类人)心中也许也存在着类似的精神理想渴望。然而,他们在物欲的诱惑下,丧失了对精神感性的追求,成为“单向度的人”。他们的精神理想只能深藏于心(或者根本没有),一旦在行动中加以实践,他们所仅存的一点精神理想就会丧失。影片中的站长、司机、梁家兄妹的行为正体现了这一点。如果说我们对这些人的道德判定还能轻而易举地得出的话,那么,对“给钱才助人”的行为又该作出怎样的判定呢?尽管市场经济形成了价值尺度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但是现实生活需要有一个主导价值观以及在此引导下的主导道德观,我们在实现生活中的道德判定才能够得以实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影片充满了思辨色彩和现实锋芒。在道德观陷入复杂纷乱的今天,塑造出这么一个“凡人英雄”的形象弥足珍贵。同时是否也可以这么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在一个资本积累过程中道德大受冲击的时代,尚且存在一大批“凡人英雄”,那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在凡人和英雄之间是否能达成一种完满的统一呢?

分析至此,我想说的一句话是:

“在充满了凡人英雄的年代里,

我也要做一个凡人英雄。”

附年“青春季”影评大赛活动章程

一、推荐片单

成年组

1.《我的九月》(年)

2.《凤凰琴》(年)

3. 《离开雷锋的日子》(年)

4. 《一个都不能少》(年)

5. 《张思德》(年)

6. 《一轮明月》(年)

7. 《歼十出击》(年)

8. 《送你一朵小红花》(年)

9. 《一点就到家》(年)

. 《盛夏未来》(年)

. 《九零后》(年)

. 《大学》(年)

. 《狙击手》(年)

. 《奇迹·笨小孩》(年)

. 《云霄之上》(年)

少年组

1.《我的九月》(年)

2. 《离开雷锋的日子》(年)

3. 《无声的河》(年)

4. 《花儿怒放》(年)

5. 《闪闪的红星》(年)

6. 《雄狮少年》(年)

7. 《奇迹·笨小孩》(年)

8. 《我的冬奥》()

二、投稿时间

3月日-4月日

三、征集范围

全省范围内中小学、高等院校、文学社团、影院、院线、影院管理公司、“学习强国”主题影厅、文学(影评)爱好者等。

四、赛制说明

投稿分类

活动分为成人组和少年组。

成人组:分为专业组、非专业组、视频组。其中,专业组主要面向高校教师、高校影视类专业学生及具有一定电影评论基础的社会人士;非专业组、视频组主要面向社会上周岁及以上人士。

少年组:面向全省中小学生。

投稿要求

每名创作者需根据所在组别的指定电影片单,挑选其中一部作品进行影评创作。

(1)投稿作品须内容健康,价值观积极、励志、向上,主题鲜明、观点独到、层次清晰、论述充实、行文流畅。不能含有色情、暴力等内容,不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不得违法或有悖社会公序良俗。

(2)所有投稿作品要求为原创作品,必须依法独立拥有作品的著作权,严禁剽窃、抄袭。一经查实或收到举报投诉发现剽窃、抄袭情况(专业组重复率超过%,非专业组重复率超过%),通报所在单位。参赛者向主办单位送交参赛作品,即视为同意本著作权声明。所有获奖作品,主办单位有权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展览、复制、发行、放映、信息网络传播等),不另行支付报酬。

(3)文字影评。专业组每篇影评字数不少于字,非专业组每篇影评字数不少于字,少年组每篇影评字数为至字。

(4)视频影评。时长在秒至4分钟,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视频须使用中文普通话录制,如需使用方言或外语,须配上对应中文翻译字幕。视频格式为mp4、mov、wmv等,画幅不限,可用手机拍摄,支持横、竖屏格式,视频画面干净,不带无关角标、台标、水印或标识。如视频中使用非原创音乐,须用字幕标注音乐名称及创作者姓名。具体技术性要求由播出平台制定后在公告中发布。

投稿方式

本次影评征集采用邮箱投递,投稿者可自由选择自主投稿或院校集中投稿两种方式其一。

集中投稿的稿件由参加活动的小学少工委,中学、高等院校团委统一汇总。投稿邮件标题格式须统一规范,具体于公告中说明。投稿邮箱:@qq.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规范为“青春季+组别(专业组、非专业组等)+文章名+作者”

评选规则

影评评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分为初筛和定评两个阶段。

初筛环节,院校集中投稿作品由参加活动院校负责老师进行首轮遴选;自主投稿作品首轮遴选由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负责,主要保证参赛作品规范性。

定评环节由评委组对入围作品进行打分,最后汇总成绩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分,决定最后奖项。

视频类影评由主办方进行首轮筛选后,通知入选作品作者重新剪辑视频,在画面上方标记“本视频已获电影授权”字样,片尾处添加统一大赛logo或字样,上传至抖音平台并@协助方抖音公众号。主办方将综合考虑点击量并做出最终获奖决定。其余要求由播出平台制定后在公告中发布。

奖项设置

成人组获奖作品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短视频奖。

获奖者颁发证书、奖状、奖品,并将酌情受邀参加团省委、“学习强国”浙江平台、浙江省青年网络协会、钱江晚报、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各单位主办的相关活动。

少年组获奖作品颁发“小小评论员”奖状、奖品。

五、稿件排版要求

稿件正文要求3号仿宋体,标题2号方正大标宋,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稿件结尾处需注明:作者、单位、联系方式。

六、联系方式

省电影放映协会:祝雪玲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